夜郎国在哪里?牂牁江是哪条江?
牂牁江边的牂牁郡所在地为夜郎县
说明汉时设置的郡县以夜郎为中心
自从西汉在西南夷地设置郡县之后
西南夷以什数结盟的部落开始解体
那解体前以夜郎为代表的部落联盟
又是什么样的一种社会生活和存在
………
战国以前,西南夷地区到底有多少个部落联盟国,因为没有文字的记载,我们不知道,只知道西南夷地区,最早进入汉文字记载的国家,是夜郎国。
夜郎国是庄蹻入滇的时候被发现的,在《汉书.西南夷列传》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庄蹻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既克,夜郎又降”,什么意思?
原来,战国时期,战乱中的楚国,为了给自己寻找一个可以撤退的大后方,找来找去,最后,把眼光放在了水美、草丰、鱼跃而富庶的滇池边。这里除了有滇池以外,在离滇池不远的连然(今安宁),还盛产朝廷控制的紧缺物资——盐巴,盐巴也是财富的来源之一。
楚王后裔庄蹻带领部下来滇池的途中,他们邂逅了夜郎国。庄蹻带领部队征服了夜郎国,并让信使把征服夜郎国的好消息传回楚国,自此,楚国人才知道,在遥远的西南夷地,有一个国家,叫夜郎国,这是夜郎国第一次被外界所熟知。楚国文学家屈原笔下,才有了:“夜郎不小、湘西不西”的文字记载。
时间走过战国到秦国,再到西汉的时候,夜郎国再次走入人们的视线,因为,在夜郎国地有牂牁江,牂牁江边设置牂牁郡,而牂牁郡就在夜郎地。
曾经闻名遐迩而又风靡一时的夜郎国,是如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呢?消失的夜郎国,如消失的楼兰古国一样,只在汉书中留下了残缺的片语。自此之后的数千年里,夜郎国就像一团迷雾、一个找不到谜底的谜语,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好奇、追溯、考证,但是,任何一个关于夜郎国的说法都存在很多无法佐证的缺憾……
那隔着面纱的夜郎国到底应该在哪里呢?夜郎国又是什么样的国家呢?
让人充满好奇心的夜郎国在哪里?
西汉以前,西南夷地到处是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大森林深处的夜郎国呀,到底在哪里?夜郎国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关于夜郎国的位置和所在地,有人说在如今的贵州赫章;有人说在贵州至云南、乃至越南的很大一片地区;也有人说夜郎国在云南省文山、澄江抚仙湖、石林、弥勒周边等等,以上这些地方,既然都说是夜郎国地,说明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依据,也有夜郎国的故事在传说。
那神秘莫测的夜郎国到底在哪里?如果我说,夜郎国的国都,有可能在很多地方,因为夜郎国是一个部落联盟组建的国,国号和国都,都会随着不同部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弱小而发生改变。
那西汉时期的夜郎国在哪里呢?在《史记》和《西南夷列传》中,夜郎国的文字出现得虽然少,但是,我们知道西汉时期的夜郎县在牂牁江边,属于牂牁郡。
秦朝和西汉的牂牁江是什么江呢?
牂牁江,是秦朝和汉朝时期,对南、北盘江的称呼。南、北盘江,发源于曲靖,北盘江流经的地方,多在贵州省内,因贵州特殊的地形地势,江河落差大,导致牂牁江水流淌湍急、汹涌;但南盘江沿线则多在云南范围内,由于坡度小、地势舒缓,江水流淌缓慢、平和,尤其冬春水量小的时候,在南盘江中可以行船。行船的线路,从夜郎(曲靖),顺着江水,到同乐(陆良)、谈稿、同侯(石林)、昆泽(宜良)、毋单(华宁)一路下去。南、北盘江汇合以后,成为了红水河,红水河也就是西江干流,最后进入珠江。所以,在盘江上,如要行船,只能在南盘江上。
关于夜郎国的文字记载有多少?
据《后汉书》记载“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
《后汉书》里的故事,说明第一、夜郎国的国君,知道母亲却不知道父亲为何人,故事生动地反映了以夜郎国为代表的西南夷地,第一个夜郎王知母却还不知父,也说明,夜郎国逐渐强大的时候,是混乱的母系社会到知母也知父的父系社会的转变。所以,夜郎国的发展历程也代表着知母,也知父婚姻的开始,也就是父系社会的开始。
另外,文中有“竹崇拜”。西汉时期的西南夷地,多雨而潮湿,哪里都竹子多。竹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是不可少的。竹笋不仅可以用来做为春天饥饿时候的食物,渡过饥荒;竹子也可以用来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具、甚至建盖房屋;还因为竹子根连根,茂盛,象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夷人部落之间要相互连在一起,这才有抵御外族的力量。
竹子也说明了,以夜郎国为代表的西南夷地的部落联盟,就像竹子根连根是一个道理。
西汉时的五尺道是以夜郎国为中心的延伸?
西南夷地区的古道,成为官道,始于秦始皇的时候,这条古道,因起源于僰道(蜀地宜宾),结束于夜郎国(今曲靖),所以,这条古道在秦时叫“僰道”或是“夜郎道”。
秦时期的这条道到了西汉的时候,不叫僰道也不叫夜郎道了,顺着夜郎道延伸出来的古道。叫“五尺道”。西汉时期西南夷地的开发,是顺着五尺道来开发的,西汉既然要开发西南夷,就要从最强大的夜郎国开始,所以夜郎国在五尺道的交通枢纽中心点。
西汉时期夜郎国的开发,是唐蒙大将军的策略。唐蒙大将军为何要从夜郎国的开始呢?因为夜郎国处于南夷地,君长以十数,地域广泛,在西南夷地的其他联盟部落中影响最大、声望最高,为雄长。所以,只要征服了夜郎国,南夷地区的其他部落自然归顺;同样的,古滇国处于西夷地,君长也是以十数,同样也为雄长。但是在两个雄长中,又以夜郎为最大。所以,对于汉朝来说,只要征服了西夷的夜郎国,再征服其他部落就不在话下。
西汉收服夜郎国并置县是哪年?
于是,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西汉特使唐蒙用美轮美奂的丝薄、绸缎和粮食种子收服了夜郎国。汉朝收服夜郎国以后,在夜郎国设置了西南夷地区的第一个郡——牂牁郡,并在牂牁郡置夜郎县,并任命夜郎国国君多同的儿子为县令。
这就是西汉时期西南夷地郡县制的开始,郡县制的实行,逐渐在瓦解原来的部落之间,以血缘和语言、习俗为纽带的部落结盟体系。自此,结盟体系内的部落之间的感情逐渐被以经济、社会利益至上的体系所取代。
西汉在夜郎国置郡县以后,西南夷地的邛、笮、冉、等部族,尤其是勾町(怀疑在今石林境内)、漏卧(罗平)等小部落,看到汉朝收服夜郎国,夜郎王可以得到那么多的、西汉朝廷的赏赐和好处以后,便也纷纷希望得到汉朝的赐封和赏赐。于是,纷纷派出部落信使,找到唐蒙将军等汉朝官员以后,请求成为汉朝的臣属。
就这样,汉朝在收服了夜郎国以后,以夜郎国为中心,收服了夜郎国周边部落。每收服一个部落,西汉除了赏赐粮食种子和丝薄以外,就是在部落酋长所在地,或是部落边境设置县。设置了县以后,让从蜀地招募来的那些劳工,按照五尺宽的标准修道路。修了道路以后,便设置驿站,每个驿站有一位负责人员,负责养马,马作为信息传递中的交通工具而存在。
以唐蒙为代表的西汉政府,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以夜郎国为中心,把一个县到另外一个县的道路修好,联络点建好。
这就是西汉延续秦朝修筑的五尺道。所以说,五尺道是从秦始皇到西汉时期,中原对于西南夷少数民族地方统治的标志。也所以说,写西南夷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寻找夜郎国的国都和夜郎国的一切,如果不以牂牁河和五尺道来寻找,那都是错误的一种探讨。
夜郎国的国情是什么?
夜郎国的国情,用历史的知识来解释,就像春秋时期的周天子,曾经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但是,分封制分出了很多的小国家以后,周天子就像联合国,而其他国家,都是周天子下面的诸侯王。然而,随着分封势力的强大,局面在改变,地位也会改变是一样的道理。
在司马迁的文章中,记录了这样几句话:滇王与汉使者曰:“汉熟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因道不通,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在西汉时期对夜郎国国情的描述里,还有这样的说法:“夜郎国是十个部落的联盟,每个部落的首领叫酋长,在十个部落酋长中,推举一位最有威望和势力的酋长,作为十个联合部落的君长”。君长也就是夜郎国的国君!
所以,夜郎国的国都和国君,都会因为部落之间势力大小而改变,这段时间,这个部落强大了,这个部落所在地就是夜郎国的国都,而这个部落的君长,就是夜郎国的国王。夜郎国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国家。
夜郎国的联盟国主要是哪些部落组成的?
夜郎国和古滇国都是部落联盟的体制,部落体系内部或许会有一些不和谐、矛盾、甚至战争,但是,每当部落需要一致对外的时候,部落联盟之间将会组成一个大而坚强的团体,这个坚强的团体一致对外的时候,就有坚不可摧、战无不胜的力量。
那在汉朝建立牂牁郡以前,夜郎国的十个部落联盟分别是哪几个呢?在对一些网络查询以后,发现是以下几个地方:夜郎(今曲靖)、同溯(今马龙))、漏卧(今罗平)、漏江(今师宗、泸西)、同乐(今陆良)、谈稿、同侯(今石林)、同并(今弥勒)、毋单(今华宁)、宛温(今丘北)、谈指(今贞丰)、笃梦(今文山)。
以上是西汉进入以前,夜郎国的部落联盟,那西汉进入以后,以牂牁江边夜郎国为中心的牂牁郡,下面又由哪些县组成呢?在《汉书.地理志 益州刺史部》的官员,于公元前111年的记录里,牂牁郡有17个县,分别是:且兰(今贵州福泉县)、谭封(?)、琶(?) 、漏卧(今罗平)、平夷(今富源)、同并(弥勒)、谈指(今贞丰)、宛温(今丘北)、毋敛(贵州西南部)、夜郎(今曲靖)、毋单(今华宁)、漏江(今师宗、罗平)、西随(?)、笃梦(今文山)、谈稿(今石林)、进桑(今屏边县)、勾钉(?)。牂牁郡一共包含十七个县。
从以上资料也说明了,夜郎国在哪里?就在以上这几个地方,只是夜郎国的国度,将会随着部落势力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夜郎国部落联盟的组成元素。
所以说,夜郎国是国也不是国。也因此,夜郎国的国都,有好几个,说明,在沉沉浮浮的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哪个部落的酋长厉害,这个部落的酋长就是夜郎国的国君,这个部落的所在地就是夜郎国的国都。也所以,在夜郎国国都的考证中,有不同的地点,这也是正常的。
夜郎国的历史渊源?
夜郎国虽名为国,实属于地区部落联盟的体系。这样的部落联盟体系形成于中原地区的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夜郎国的夷民,为了结盟以后更加强大,以防止被其他部落吞并,于是,便以:“宗教相同、习性相近”的十个部落,相互联合起来组建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哪个部落强大,那个部落的君长就是夜郎国的国王,所以,才会出现很多个夜郎国的国都。
夜郎国的国情是什么?
西汉汉武帝时期,唐蒙进入夜郎国的时候,夜郎国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部落夷人的生活,以游牧为主,并出现极少农耕,这也代表着夜郎国的夷民,生产、生活从游牧民族开始走向定居的农耕民族,在这个过程中,也说明了,游牧的生活是夷民最早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定居的农业生产、生活是在游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较为稳定、安定的生活方式,所以,游牧到定居,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西南夷地区游牧民族到农耕民族的转变中,唐蒙将军代表西汉开发西南夷地,是西南夷地生产、生活方式彻底改变的最大动力,因为,唐蒙将军每收复一个部落,便赐予种子。这也是部落夷人开始由游牧走向定居的最大理由。所以,研究西南夷地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唐蒙大将军的这一功劳。自从西南夷地设置县以后,西南夷地的古先民逐渐走向以耕种为主,放牧为辅,生活处于相对稳定的定居状态。
稳定的农业生产带来的就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变。所以说,西汉时期的五尺道,加快了以夜郎国和古滇国为代表的西南夷地区信息的传递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夜郎国,在原来部落发展的基础上,有五尺道的交通贸易,使夜郎国越来越强大,在原来雄长的基础上,更加目空一切,这为自大的夜郎国走向终点设下了伏笔,夜郎国被灭时,牂牁郡消失了,牂牁河不见了,这是后话。
下面请看《汉武帝开发以夜郎国为中心的五尺道》夜郎国 古滇国 系列故事之三。
2019年9月3日
徐燕晴,出版书籍:《感悟生活》、《落蒙(石林)的似水流年》、《石林,鸟的天堂,人类的家》、长篇小说《秘史》、《起源于万物有灵的彝族酿酒》、《石林彝族撒尼原始宗教集》、《翰林家族消失之谜中谜》、《一个鹰翼上的撒尼部落——阿占城》,未出版的文章,以公众号“石林阿诗玛讲故事”上传。如需要书籍的,每本20元,请致电:1357714350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